星期日, 1月 30, 2005

【從金融到電子】股王=產業興替史

2005.01.30  中時晚報

【從金融到電子】股王=產業興替史

(日盛投信副理 王源錦)


歷代股王的誕生,見證了台灣明星產業的崛起,股王的更迭,無情地闡述產業難抵時代演變洪流的殘酷,也忠實反應企業創業容易,守成與再創新的艱難。時至今日,股王仍是眾所注目焦點,不起眼的上櫃尖兵茂迪,打著環保太陽能電池題材,以不到200元的價位坐上股王寶座,短短十一個交易日,大漲逾120元,究竟是英雄氣短,或是馬拉松賽跑的開始,還待時間的考驗!

所謂時勢造英雄。股市也一樣,不同的時空背景、產業環境,造就當下的股王與無數億萬富翁。1980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股市是金融、資產的天下,當時的股王全都是與金融、資產有關的個股,國壽更是以1975元創下台股的歷史新高股價水準,至今無人能破。

連資產股的台火,也創下1420元的天價,形成資產起飛『台灣錢,淹腳目』的狂飆行情,在市場幾近瘋狂的投機下,當時的台股飆上了12682點的歷史高點。

但這種上漲完全是建構投機、炒作與市場資金浮濫的情況,盛極而衰的結果,泡沫化隨之而來,金融、資產股進入陣痛的15年調整期,繼之而起的是科技新貴。

從83年後,由台積電揭開電子股股王的序曲,並將台灣產業帶入十倍速成長的科技時代。代表作由主機板的華碩打先鋒,它以科技新貴姿態,挾著12億元小股本,籌碼稀有及驚人獲利能力,86年除權前,股價一舉推升到890元高峰,讓主機板族群攀上的股價的全盛時期。

緊接著,在筆記型電腦代工領域中異軍突起的廣達,延續電腦周邊代工產業的榮景,同樣以驚人的獲利,夾帶絕無僅有16.8元的高配股題材,衝到850元風光奪下股王寶座,但除權後股王落入主機板技嘉之手。

但股本擴充過快,產業亦從高度成長邁入穩定成長,股王寶座也從此進入IC設計的全盛時期,潮流由代工轉為知識經濟。智原、思源相繼登頂成功,但代表作非「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電腦晶片組威盛莫屬,股價也最令投資人又愛又恨。

這段期間亦是電子股以「印股票、換鈔票」,毫無節制擴充股本,讓除權填權行情成為年度重頭戲,然而股本的迅速膨脹,也是導致電子股步上金融、資產腳步後塵的轉捩點。

基本上,登上「股王寶座」條件包括,一、世代交替的明星產業,且投資人對該產業還不甚瞭解,前景備受看好,具有「本夢比」的無限想像空間。二、才上市掛牌不久,股本輕盈、籌碼稀有。三、超亮眼的每股獲利能力,並在該產業具有領先地位,市占率高。四、還未有太多競爭者加入,營業毛利高,業績高倍數成長。五、媒體大肆報導,法人競相追逐。

而股王更迭除產業趨勢使然,業績成長趨緩外,最大的致命傷仍是股本擴充過速,每股獲利能力自然變得步履蹣跚不再輕盈,幾乎所有當年股王現今股價都沒有當年的一半。以股價持續探底的威盛、敦陽及衛道為例。

威盛當年趁著英特爾策略失誤,成功扮演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戲碼,原本想趁勝追擊,不斷向股東拿錢,進行企業併購,壯大聲勢與版圖,股本從88年的37.65億元暴增至91年的119.19億元,無奈戰線拉長,競爭對手反撲,顧此失彼,獲利能力江河日下,甚至轉盈為虧,股王殞落也造成投資人荷包嚴重失血。

企業的經營並非百米賽跑,講究的不只是短時間的爆發力,而是長遠經營策略,如果投資人仍試圖搭上股王狂漲的班車,依照過去經驗來看,投資股王報酬率最高,都落在成為股王前後一個月的那一段急漲段,且多半伴隨掛牌一年內的蜜月行情出現(大立光、茂迪約二年),故投資人的若欲尋找新一代股王,可以先從產業發展趨勢下手,再從中挑選研發團隊與股東背景堅強的潛力股,惟機會可遇不可求,畢竟電子股產業變化實在太快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