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1, 2005

洞燭機先 賺百倍不是夢

科技致富》洞燭機先 賺百倍不是夢

■ 記者 詹惠珠

科技改變人類的生活,也讓人們的財富進行重分配,台灣首富今年已從金融業的蔡萬霖,轉變為科技業的郭台銘; 近年來資本市場股王的起落,更是台灣科技產業趨勢的縮影,本專欄將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潮流變遷中,教你如何尋求致富的機會。
一位國立大學工學院的僑生,在九○年代初期大學畢業,當時有三個工作等著他選擇:一是聯電、二是鴻海,三是位於台北市高級地段的建設公司。由於是僑生,聽說去聯電可能要說台語而心生恐懼;而家住在台北市的他,嫌位於土城的鴻海有點遠,於是他選擇可以穿得光鮮亮麗,辦公室在敦化南路的建設公司。十多年後的今日,他的年薪不到100萬元。

反觀成績略輸給他的同班同學,目前已是鴻海的中高主管,加上員工分紅,一年的年薪是以「千萬元」為計算單位,當二位同窗好友碰在一起,這位同學與他分享說: 「我當時選擇鴻海,是因為前面三個工作都不要我。」

二個年青人的人生選擇,見証了台灣科技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更替,今年台灣的首富也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勝出,取代長期以來坐穩寶座的前國泰人壽董事長蔡萬霖。

郭台銘最喜歡與主管分享的是他當時如何騎著偉士牌機車趕三點半,甚至為了巴結銀行承辦人員,逢年過節到火車站排隊幫行員買火車票,即使在滂沱大雨中機車滑倒,當時的郭台銘手中仍要緊緊握住那二張車票的發跡故事。20年前鴻海的年營收不到3億元,現在郭台銘創造的鴻海帝國已是民營製造業的龍頭,年營業額的增加以「千億」元為單位,且帝國仍不斷在擴大。

科技的興起,帶給投資人豐厚的投資報酬率,以鴻海為例,鴻海在1991年6月18日以每股44.9元掛牌時,當時的市值只有新台幣36億元,其市值隨著鴻海版圖不斷的擴大而增加,到今年最高的市值已超過4,900億元。投資人若隨著鴻海的成長,獲利不是五倍、十倍,而是整整的136倍。

股王更迭 透視產業趨勢

科技致富的案例放諸四海皆準,只要抓對產業的趨勢,例如全球首富比爾蓋茲一手創立的微軟公司,在1986年上市時,當時的市場價值(mar-ket cap)只有6.6億美元,但經過十年的擴張期,市值已擴大到1,300億美元,在微軟快速成長的十年裡,投資報酬率高達200倍。

鴻海的掘起,成就郭台銘為台灣首富,鴻海數以萬計的員工生活無後顧之憂,即使與郭台銘不相干的人,也因為投資郭台銘而致富。對台灣而言,二十年內成就了一家世界級的公司,而廣大的鴻海股東,更是享受的高額的股東淨值報酬率(ROE)。

鴻海的模式讓許多中小型公司爭相複製,在資本市場上也常常喊出「下一個鴻海」來吸引投資人。鴻海是PC崛起時空背景下的英雄,但在台灣,多數的電子業是採取代工的模式,一家公司的高毛利率和高成長通常很難超過五年,獲利好的生意也會吸引更多的競爭者蜂擁而至,近十年來電子股雖然獨領風騷,但由於電子產業變化快速,多數股王常常是一代拳王,難以長久。

從PC大量需求,造就生產主機板的華碩; 筆記型電腦的興起,廣達取而代之; 被動元件大缺貨,跑出了一個禾伸堂,股價也創下科技股難以超越的999元; 然後是無煙囪工業的威盛、聯發科,也因具有新產品研發創新的前景,相較於一般電子製造業,讓投資人願意給予IC設計業業更高本益比。

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照相手機流行,光學元件製造廠大立光電成為法人的新寵,在2003年成為新股王,並與聯發科多次上演股王爭霸戰; 然而在油價上漲,環保節能成為議題,市場資金炒熱太陽能電池,資金簇擁下,股本不到5億元的茂迪,在2005年成為台股的新股王。

從歷代股王的起落,可以看出台灣整體產業趨勢是如何變化與快速更替,尤其科技產業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喜歡求新求變,讓潮流快速變遷,例如數位相機取代傳統的照相機,錄音帶被CD取代,而MP3(數位音樂播放機)又是繼CD之後的明星產品;TFT-LCD大量取代CRT,但後面仍有OLED的追兵。你永遠無法想像科技突破的速度。

沒沒無名 恐是明日之星

如果投資是一種對對流行趨勢的敏銳嗅覺,就要比別人早一步洞燭趨勢,從華碩、廣達、禾伸堂、威盛、聯發科、大立光的例子看來,當投資人目眩於股王光環時買進,最後常常是住進套房,而真正獲利的人,是在這些股票成為股王前,還是默默無聞的階段就進場布局的人。

然而投資也有吊詭,許多投資人耳熟能詳的公司,都已陷入成長動能趨緩的泥沼中,報紙上占著重要版面的新聞,不一定有益於投資決策,往往明日之星是散戶沒聽過的公司,例如茂迪被市場注意前,它只是一天成交量不到100張的冷門股,股價在80元盤整了一年; 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廣泛被討論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其價位只有現在的一半。

郭台銘曾說: 市場就等於客戶加上產品,鴻海成功的秘訣也在此,國際上一流的客戶,被市場認同的商品,遵守這個定律,你也可以在科技股中找到「小而美」的公司。

【2005/05/19 經濟日報】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