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VIP理專服務省思
3個禮拜前,我們在頭條股市發覺到面板股的潛力,但市場沒人相信,因為沒量沒價。幾天後,TFT大廠紛紛發佈好消息,情勢大逆轉,現在,人人稱頌面板股,而我的看法是…….
最近碰到一位友人,這個朋友家境不錯,近幾年經營生意也很賺錢,但是卻見他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絲毫沒有感受到接單興旺的喜悅。於是我試探性地問他一下怎麼了,這才知道,原來他套了幾千萬元台幣在看空美元利率的連動債上面,眼看著台幣一路升值,匯損愈滾愈大,加上美元利率也是一路調高,領了第一次高利息後,恐怕沒機會領到下一筆。
連動債放10年才保本 提前解約要虧2成
他想提前解約,但是銀行理財專員說提前解約的匯率損失、淨值損失、違約金、手續費林林總總的加在一起,大概要賠掉2成。專員勸他不要解約,那「只要」再擺9年就可以領回本金,達到保本的目的,總比現解約現賠2成好。這種說法好像有點不對勁,但又不知道錯在哪,讓他煩了一陣子。
講著講著,他開始埋怨起我來,說都是我們這些對投資理財內行的人,一直鼓勵他們要有「積極理財」的概念。他接受了這個觀念,開始積極管理自己的財富,但這下好啦,國內15家金控的VIP貴賓理財中心,他是其中8家的座上賓,每個月各金控寄來的DM塞爆他家信箱,理財專員打來推銷產品的電話讓他接到手軟,最積極的理財專員甚至還堵在他家門口等他下班。
這些理財專員瘋狂推銷的結果是,89年他買國內基金1,000萬元,套到現在只剩300萬多一點。90年買日本基金700萬,最慘的時候帳面報酬率負50%,最近日本股市上來了,所以他從賠一半回升到只有「小賠」200萬。前年開始流行避險基金,他也跟著加碼500萬,但績效不上不下,成了真正的「保本基金」。
利率低 銀行以首年重息誘惑投資人搶進連動債
去年全球利率降到谷底,金控理財專員又開始瘋狂打電話CALL他,說他存在銀行的5,000萬元台幣定存到期後,現在續約1年只能領到50幾萬利息。為了他將來的利息收入著想,銀行目前推出一種叫連動債的新產品,第1年給6%利息,而這種連動債一方面到期可以保本,一方面報酬率跟利率掛勾,萬一全球利率繼續走低,他還可以有額外利息可領,加上台幣看起來還要貶到36元以上,買美元不會錯。他剛聽到利息收入剩50萬時,一時就慌了起來,但馬上又很感激這個理財專員介紹給他這麼棒的產品,當下二話不說,5,000萬台幣全部轉進美元連動債。
1年前這個決定,現在看來是錯得離譜,而且損失比過去幾年加起來還多。我問他說,理財專員不是很專業嗎?而且都號稱擁有一紙袋的各式證照,怎麼還會讓你賠這麼多?他無言以對,似乎也是不想提了,只淡淡地說,「我終於了解,VIP理財中心是給Very Idiotic Person用的,雖然那邊的咖啡還不錯,點心也很好吃,小姐個個美麗大方,但虧的這2千萬沒拿回來之前,我不想再當VIP,不想再進VIP理財中心,也不想跟銀行金控打交道。」
唯一值得幫這位朋友慶幸的是,他虧去的這2千萬,金額大概相當於5年來從本業賺到的錢,本錢並沒有受到損傷。但是換句話說,這5年來他的資產幾乎零成長,算是幫銀行打白工5年。而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特別讓我若有所思,客戶如果有一天連銀行的門都不想進,這是什麼樣的情況?
有點年紀的人如果回想從前銀行業經營光景,跟現在一比之下簡直是天壤之別。從前銀行的經理可神氣了,一般人借錢三催四請還不見得能借到,必須跟經理有點交情,甚至要花點代價疏通一下管道,錢才能借到手。而銀行工作更是人人稱羨的金飯碗,銀行樹立的金融專業形象幾乎是無可挑戰的穩固,銀行受到社會信賴的程度也是無可取代。
搶錢第一 金融業誠信形象輸光光
但是這幾年金融業競爭激烈,無論大小金控都大打財富管理的大纛招攬客戶,理財專員人口膨脹的速度因此相當驚人。幾張證照、一張桌子、再掛上一副金控招牌,理財專員就可以開始服務客戶,而理財專員背後則有一堆人專門探勘、整理、分析客戶的個人資料,一般稱之為資料採礦(Data Mining),由他們來支援理財專員的運作。如果探勘資料的人員發現你擁有幾百上千萬存款擺在定存或活存,又沒有其他明確投資用途,你就是金控眼中標準的大金礦,這時探勘人員會緊急發出尋得金礦的訊號,召喚礦工(理財專員)前來挖掘金礦,這時的你,會發現一堆DM跟理財專員絡繹不絕的找上門來,直到金礦被挖光為止,這是現在金控經營財富管理的基本模式。
國內金融業不再受人尊敬,甚至愈來愈惹人厭不是沒道理的。這幾年像我朋友一樣,每買必虧、從頭賠到底、從國內賠到國外、再從國外賠回國內的,大有人在,每賠一次,客戶對銀行的信賴就少一分,厭惡就多一分,直到完全不相信銀行為止。從前的人錢存在銀行會愈存愈多,現在則是愈存錢愈少,愈投資錢愈少,看著今年各家金控、銀行邊數鈔票,邊說自己賺多少又多少,我心裡是有些不屑的,這些錢當中不知有多少是從無知客戶身上榨出來的,自己賺卻讓客戶賠,這是強調誠信與永續經營的金融業最大忌諱,金控的誠信已經悄悄被客戶打上問號,而國內業者卻視若無睹。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