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3, 2005

行為財務學 教導投資新觀念

行為財務學 教導投資新觀念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



探討人類心理如何影響財務決策的行為財務學,已成為近年顯學,國外更已出現「行為財務型共同基金」。政治大學財管系教授劉玉珍指出,行為財務學與一般傳統財務學不同之處,在於傳統財務學假設人類的行為是理性的,許多財務模型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去發展。然而,1987年股市的崩盤與2000年初的網路泡沫,卻使人們開始去反省理性預期理論運用在資本市場中的限制。
金融研訓院將於10月25、26日邀請國際知名行為財務學大師、現任柏克萊加州大學財務學教授Dr.Terrance Odean來台演講,深入闡述心理偏誤如何影響投資人投資決策,藉由洞悉投資者的心理與行為特性,做為商品設計及投資理財參考,增加商品獲利性,減少無謂的錯誤投資及損失。

劉玉珍指出,Odean引用認知心理學的「展望理論」來分析散戶行為,指出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偏誤,從此更開啟了大家對行為財務學的重視。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什麼是行為財務學?

答:行為財務學與一般傳統財務學不同之處,在於傳統財務學假設人類的行為是理性的,根據財務學中最著名的「市場效率假說」指出,投資人交易是隨機的,所以對價格的影響可以彼此抵銷,即使有部分人的行為並非理性,聰明的投資人也將會擷取可能的套利得機會,反向操作,於是短期價格的扭曲現象也將消弭於無形。

然而,近十餘年來,許多學者嘗試去瞭解為何市場會混亂、失序的原因。Odean(1998)引用認知心理學的「展望理論」來分析散戶行為,指出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偏誤,從此開啟了大家對行為財務學的重視。展望理論提出三大概念,一是人在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行為其實是相對的概念,二是有時候人喜歡追逐風險,有時候會迴避風險,三是一般人不喜歡風險。

問:可以進一步解釋展望理論的三大假說嗎?

答: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與莊家對賭猜錢幣的正反面,輸了必須給莊家100元,贏的話要給多少錢才願意賭?過去的研究調查發現平均約要200多元,大家才願意賭,這是因為考慮規避風險因素。

再舉另一個例子,小明有一張台積電的股票,成本每股40元,阿強的台積電股票成本則是50元,假如台積電上周股價60元,今天卻跌至45元,誰會比較難過?大部分人認為阿強比小明難過,因為小明將股價下跌當成獲利減少,阿強卻是發生損失。

問:投資人不容易賺錢是因為不夠理性嗎?

答:投資人有一種認知失調的心理,假如股票賠錢,未來前景也不看好,卻不願意賣,因為投資人不願意去面對損失的痛苦,所以拖著看看是否股票會有回升的時候,也就因此陷入越賠越多的困境。許多財務學者發現投資容易犯錯的原因包含認知幻覺,過度自信、避免後悔、太過樂觀、反應過度等。

Odean教授的研究發現,美國股市散戶若手中持股股價下跌,很多人往往住進套房,台灣股市九成是散戶市場,而散戶住套房的情形又比美國更嚴重。顯示台灣市場缺乏效率其中一個主要來源,就是投資人行為偏誤。

根據統計,台灣散戶的交易損失累計為2,490億元新台幣,每天平均損失為1億7千8百萬元。在樣本五年期間中,台灣散戶損失(包括交易損失,手續費與交易稅)超過9,340億元,約占台灣GDP的2.2%,由此可見散戶失血多嚴重,累計的損失約為全國交通支出的33%,治裝費的85%,油費支出的170%。另外,我們也發現,通常當日沖銷的客戶,僅有少數賺錢,扣掉交易成本後多半賠錢,而散戶通常在還沒扣掉交易成本之前就已經賠錢。

問: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投資人的行為偏誤?

答: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投資人往往依據有限訊息,經常使用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來做出決策。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投資者隨時可能獲得很多資訊,由於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Odean的研究就發現,網路交易的投資人的績效,反而比未使用網路下單時要來得差。

證券主管機關常常基於公平性考量,也要求必須充分揭露資訊給投資人,但是太多訊息,投資人卻可能無法完全吸收。目前國外對於資訊過多進而影響投資人行為,是否應減少資訊提供仍在討論階段,並無定論。

行為財務學在國外深受重視。包括許多投資機構紛紛提供行為導向的投資建議,著名或動能交易基金即是此一類型的代表。國外一些避險基金也發展出結合行為財務學所衍生出一些行為財務策略,針對投資人的行為偏誤,尋找投資人可能造成的錯誤定價來投資,採取反向投資策略。甚至許多理財顧問的諮詢也紛紛引導投資人如何避免過度自信,或提供建立投資自律的方法。

【2005/10/12 經濟日報】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