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25, 2005

解開美元貶值之謎

解開美元貶值之謎
為何布希連任後,無視美元急貶對世界經濟的衝擊,
仍繼續放任美元貶值?美國在打什麼算盤?

天下雜誌313 2004/12/15
文/華而誠

美元在上半年短暫的反彈後急轉直下,此波跌勢主要發生在布希贏得大選後。正當全球的經濟成長趨緩,貶值的美元是否會硬著陸,重創全球經濟?如此的憂慮正快速蔓延。
各國領袖相互指責,歐洲首長怪美國放任美元貶值,造成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不斷攀升,不利歐陸的經濟復甦。美國也不甘示弱,宣稱歐洲應著手改革其勞務與貨品市場,來解決「成長赤字」。
美國總統布希在APEC會議上,促中國重估人民幣匯率,此話立即燃起炒作人民幣熱潮。人民銀行副行長李若谷在第一時間回應,要美國管好自己,不要把自家的困難歸咎於他國。溫家寶則強力呼籲,美國不應忽視美元急貶的風險。
美元持續下跌的背後,真有邏輯可供解釋嗎?是否真如批評者所稱,美國採取默許的政策?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美元是否有可能止跌回穩,恢復以往的秩序?

貶值,反映經濟法則

最近美元的貶值,並非投機資金炒作的結果,它反映了基本的經濟法則。最常聽到的論調是,美國龐大的經常帳赤字是造成美元貶值的元兇,但經常帳赤字、或美國對外舉債需求大小,不一定與美元眨值相關。其實,供給與需求的力量決定美元價值,只要外國對美元計價資產的需求大於供給,美元就會升值,反之亦然。需求的因素,則端賴美元資產與外幣資產調整風險後的相對收益率。
舉例來說,一九九五與二○○○年間美國經常帳赤字日漸擴大,美元卻不跌反升,因為當時美國相較疲弱的日本與歐元區,經濟空前強盛,股市一片榮景,因此吸引大量外國資金流入。股市泡沫化之後,美國陷入景氣衰退,投資收益率降低,投資者對美元資產興趣減少。但是,美國經常帳赤字仍持續增加,達到今年六千億美元左右的歷史高峰,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的六%。對外融資需求的擴張,因此使美元承受空前的貶值壓力。的確,美元在二○○二年初開始的走跌,歷時幾已近三年,對一籃子主要貿易國的貨幣貶值了一七%。
又是什麼因素,造成美國的經常帳赤字持續上升,美元同時下跌?最關鍵的原因是二○○一年以來,美國為刺激成長,所採取空前擴張性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低利率環境刺激私人部門的支出,減少儲蓄。同時,四年間的兩次減稅方案與無節制的政府支出,導致財政收支出現相當於GDP三.六%的缺口。不知不覺間,財政赤字已經取代前一波「新經濟」由資訊科技帶頭的投資熱潮,成為經常帳赤字的主要來源。
然而,布希似乎對財政赤字不以為意。他曾說過,赤字只不過是紙上的一個數字罷了。副總統錢尼相信「雷根證明,赤字無關緊要,」也難怪布希的連任讓美元貶得更兇。最近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美元處於跌勢」的談話,更加深下跌壓力。

貶值,涉及意識型態

為何美國政府放任美元走貶,儘管官方宣稱「強勢美元」的政策不變?這涉及意識型態,亦有經濟的現實考量。共和黨傳統上擁抱自由市場,不傾向讓政府干預市場。這意味著美國不願聯手歐、日干預外匯市場,制止美元下跌。
經濟的邏輯上,美國冀望美元貶值能刺激外貿需求,以取代用總體政策刺激內需的經濟效應;畢竟,稅賦優惠的效果即將消退,利率也已經翻揚。同時,美元貶值可取代縮減經常帳赤字所必要的緊縮措施,例如控制預算赤字、增加民間儲蓄等。用同樣的邏輯,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施壓,要求更彈性的匯率,更希望人民幣升值,以帶動亞洲貨幣的升值。
事實上,過去三年高達一七%的貶值,仍無助於抑制美元經常帳赤字的擴大,這更增加了美元貶值的壓力。歐元與日圓數月前開啟另一波段上漲,分別創下對美元匯率新高,日圓的升值也大幅推升韓圓與新台幣幣值。一片人民幣投機熱潮中,中國有意穩住匯率機制,雖然允諾將增加匯率彈性,但並未透露時程。
未來的情勢將如何發展?目前亞洲受惠於強勁的經濟成長,尚能因應升值的衝擊,但是如果升值幅度太大、速度太快,也會破壞以貿易為導向的區域成長,美國、全球也將受累。東亞央行已是美國經常帳赤字主要的融資者,並購買了美國國債發行額的六成,東亞貨幣的升值將減低其對美元資產的需求,迫使美國利率上揚,美國經濟緊縮。在此情勢下,假使人民幣屈服於壓力大幅升值,加重東亞貨幣升值的壓力,後果更不堪設想。
到最後,美元的急貶將迫使美國、亞洲、歐洲經濟調整,但所涉含的成本相當高。但是在美國能提出可信的縮減赤字政策並確實執行前,亞洲貨幣的升值壓力勢不可免,外匯市場的不確定性仍舊持續籠罩。(周華欣翻譯)
(作者為世界銀行前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現任世新大學教授)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313 2004/12/15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